close

大概六月初忽然發現七月二十二日有日全食, 但是台灣不在全食帶內,
所以只有日偏食, 就算是日偏食, 也是台灣五十年來食分最大的一次,
由北到南分別從85%到65%, 在台北地區大概有82%左右, 平常就對天文
很有興趣的我, 再加上剛好最近在上程春來老師的攝影課, 就著手開始
研究如何照日偏食.

日偏食攝影大致分成照連續像跟寫真攝影兩種, 前者大概50mm的焦距
即可, 但是想要事先計算整個日偏食從初虧食甚到復圓過程當中會走
過天球的範圍, 並且把構圖涵蓋這個範圍, 我自己覺得大概沒有這種
功力, 恐怕照一照, 太陽就跑出可照區域, 不過如果有兩組器材, 應
該還是可以試試看.

至於一般的寫真無非希望能照得大照得清楚, 這對只有一隻標準鏡跟
一隻廣角鏡的我實在是個難題啊, 對於買不起大砲的一般M 型曲線的
左半邊普羅大眾如我, 至少還有蘋果屋可以去租, 我租了一隻1.4X增
距鏡跟一隻小白IS (70-200mm f2.8L IS USM), 租1.4X是因為2X的沒
有了, 後來我有點後悔, 如果可以租大白(100-400mm f4.5-5.6L IS USM)
甚至打鳥大砲鏡(600mm f4L IS USM)太陽的視直徑還可以增加兩倍跟
三倍, 不過有一好沒兩好, 焦距越長視角越窄, 我用小白IS加上1.4X
增距鏡放在Canon 40D 上用直式構圖每分鐘照一張, 大概十五分鐘要
調整一次仰角, 每調兩到三次仰角要調一次方位, 如果焦距增加兩倍
跟三倍, 調整的頻率也會大致等比例增加, 而以我這次的經驗, 已然
有點手忙腳亂了, 如果用600mm 的打鳥鏡說不定太陽在觀景窗內還會
動呢!

再來是減光, 如果不減的話, 單眼數位相機的CCD 可能會被陽光的強
大威力燒毀, 我買了一片Kenko 的ND400 減九格光, 再加上原來就有
一片ND8 Soft漸層鏡能減三格光, 我想應該是夠了. 前一天試拍太陽
使用ISO100, 光圈值45, 快門1/125 照出來過曝, 1/250 剛好, 所以
ND8 漸層鏡拿掉之後, 快門大概是1/2000, 這就是照日偏食當天主要
的快門值, 食甚之後有一陣子改用1/1600

食甚之前每一分鐘差不多都有可以用的照片, 不過食甚之後雲變得比
較多, 偶爾會有每兩分鐘才出現ok的照片, 這裡先擺上每五分鐘一張
的版本, 如果有引用的需求, 我還有每一分鐘一張的版本, 請留個言
通知一下, 謝謝!!

08:20:13


08:24:57


08:30:03


08:35:04


08:40:01


08:45:01


08:49:57


08:54:56


09:00:25


09:05:07


09:10:21


09:14:56


09:19:56


09:24:56


09:29:57


09:34:57


09:39:57


09:45:13


09:48:56


09:54:57


10:00:02


10:04:56


10:10:48


10:16:14


10:20:56


10:27:25


10:30:14


10:37:22


10:42:18


10:45:59


10:50:56


10:56:00


11:00:51


11:06:3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ysyang21 的頭像
    ysyang21

    小魚缸

    ysyang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